陈大叶的个人网页

    查看: 1005|回复: 0

    滨海论坛:精准脱贫的创新实践

    [复制链接]

    1035

    主题

    1035

    帖子

    3503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3
    发表于 2020-4-30 21: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索建堡垒强队伍、建项目强产业、建机制强保障、建信心强本领“四建四强”长效脱贫、防止返贫新模式,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建立完善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就业、教育、健康、安居、资产收益、社会扶贫为支撑,政府托底扶贫为保障的立体帮扶体系;实施光伏增收项目,建立创业就业扶贫基地,开通扶贫“职通车”,成立县消费扶贫协会,创立“襄盛滨海”区域扶贫公用品牌,开展“后方单位”对接承销、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宣传推介展销、电子商务营销等消费扶贫……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五方挂钩”所有后方单位及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紧扣“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和“两不愁、三保障”,补齐工作短板,凝聚工作合力,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常态长效确保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低收入户稳定脱贫,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保障。2019年我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建堡垒强队伍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现在,我不用去外地打工了,在家旁边的海大食品公司上班,每月工资2700多元。”近日,县农业园育才村低收入农户曹士凤露出满意的笑容。受疫情影响,一度找不到工作的她,在村里的帮助下,实现家门口就业,工作顾家“两不误”。“人社部门为我们推荐了一批低收入农户,公司为他们提供合适工作岗位,帮助低收入农户进厂务工,以就业实现增收。”海大公司董事长邱晓峰说。
    我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阳光监管体系;“1+3”清单式帮扶责任落实体系和县镇村组四级贯通、会办通报督查考核奖惩“五位一体”的组织推进体系,形成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村组干部开展牵手致富活动,每人结对3户低收入农户。全面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和党政分管领导双管责任制,层层立下军令状、实施倒计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县四套班子成员全部联系到镇(区、街道)、挂钩到村(社区)、结对到户,县直单位及镇(区、街道)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按扶贫政策宣讲员、基础信息审核员、项目实施指导员、措施落实监督员、家庭收入测算员、生活困难化解员“六大员”职责要求,近三年兴办入学、就医、务工等实事19200多件,资助总额达1351.6万元。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出台脱贫攻坚、扶贫开发等方面的30多个政策性文件和实施方案,让扶贫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形成了承接政策、整合资金、统筹项目、构建合力的脱贫攻坚推进体系。
    建项目强产业
    夯实脱贫攻坚根基
    产业兴,百业兴。群众要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发展产业至关重要。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县突出因类施策,明晰扶贫产业路径。按照“区域发展、突出特色、多种经营,长短结合”的思路,组织镇(区、街道)逐村、逐户、逐人摸排农户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四青”蔬菜、特经作物、设施农业、畜禽养殖五大自主创业项目9112个。对既不能通过产业也不能纳入兜底的农户,通过资产收益等方式予以保障。对已脱贫户持续实施到户产业项目、公益岗位项目,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突出基地建设,壮大扶贫产业规模。结合中低产田改造,规划建设S327高效设施农业、S328循环农业和景观农业、S348生态复合种养农业、G228盐土农业和沿海旅游、海港大道特经休闲农业“五条农业示范带”;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物流、科技农业推广、循环农业示范、乡村旅游、白首乌和特经作物生产、优质粮油生产“八大基地”,目前全县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3万亩,为低收入农户选择种养项目奠定厚实基础。
    突出龙头带动,提升扶贫产业质效。采取订单农业、吸纳务工、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温氏、海大、富川等24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优质稻米、特色养殖、小花生、四青蔬菜、金针菇、白首乌等特色农业。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参加合作经营,采取土地、资金、技术、劳务等入股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突出资产收益带动,拓宽产业扶贫空间。大力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运作,着力探索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扶贫“双产叠加”强村模式,整合财政资金3.3亿元,为226个村实行差额配股县城发公司,重点兴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四青”蔬菜等收益稳定的增收项目,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8万元。推动村集体借力项目收益资金,领办实施扶贫项目,共发展草莓、光伏、稻虾、林果、白首乌等特色种养扶贫增收项目56个,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建机制强保障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我县注重脱贫实效,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与全面小康建设、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扶贫资产管理、监测监管等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户稳定持续不返贫。
    持续实施特色种养、光伏等各类扶贫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在防贫止贫上着力探索,完善“阳光扶贫”系统实时监测功能,加强对已脱贫户和边缘户、夹心层群体的跟踪监测,做到近贫预警、达贫处置、脱贫稳定,确保即贫即扶。开展“回头看”,聚焦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突出“两不愁、三保障”、各类帮扶政策落实等重点,逐村逐户逐项全面排查,确保即知即改。
    整合县财政专项资金和上级部门帮扶资金以及社会捐助等各类资金20.6亿元,全力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安居保障方面。出台系列政策,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真正让农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对四类重点人群实行兜底安置,严把危房改造认定关、审核关、质量关和安全关。
    教育保障方面,构建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开展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五级贯通”式帮扶,将扶资、扶智、扶技、扶志“四扶”融为一体,努力实现贫困学生思想品德好、学业成绩好、就业趋向好的“三好”目标。近三年来,资助建档立卡学生63164人次,发放资金3562.52万元,免除各类费用511.57万元,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
    健康保障方面,深化“健康滨海”建设,完善“健身、防病、治病”一体化全民健康体系,设立名医工作站(室)38个,筑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四道防线”。开展医疗互助,县财政每年投入2500万元,资助低收入人口和重点救助对象免费参合,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免费为建档立卡户体检,开展送药服务,从源头上堵贫防贫,最大限度阻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社会兜底方面。聚焦特殊贫困群体,统筹低保、五保、社会保险、残疾补贴、社会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抓好养老保障工作,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1.13万户3.2万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71.27万元,及时解决困难群众临时性、突发性困难问题。
    建信心强本领
    激发脱贫攻坚动力
    我县强化正向激励,从机制创新上全面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攻坚拔寨的决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众志成城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位群众。
    开展“典型引领”激发内生动力。隆重表彰“先进典型”和“致富标兵”,开设“小康路上一起拼”新闻专栏,编排勤劳致富戏剧小品,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观念,让他们在思想上脱贫;推出种植、养殖、电商等系列典型,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开展“示范带动”增强长效潜力。激励村干部领办兴办合作社,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种养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在生产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切实提高服务低收入农户致富的能力,走出了一条“村集体围绕产业转、党员干部带头干、贫困群众跟着干”的产业扶贫路子。全县组织深入开展扶贫“职通车”活动,去年引导入企务工低收入劳力3957人,为1298名低收入劳力提供道路保洁、绿化管护、垃圾清运等公益岗位。在推进低收入农户创业中拓展扶贫空间,提升创业平台、集成创业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发展小网店、小工厂、小农场等“五小”创业项目,去年新增就业岗位3200个,有力带动了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
    开展“扶志扶技”提升增收能力。举办田间学堂、农民夜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群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开展菜单式帮扶,鼓励有劳动技能的低收入农户到项目库里选项目,实行保底收益;组织1.3万名党员干部结对4.2万户低收入农户,负责项目实施指导、生活困难化解等,让困难群众既有信心又有动力。
    创新点燃希望,实干成就梦想。今天的滨海,城市变高了,乡村变美了,群众变富了,乡风变好了;国家电投、中海油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我县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发展新高地,苏北崛起新的增长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陈大叶的个人网页 ( 苏ICP备19026772号-1 )

    GMT+8, 2025-1-15 22:55 , Processed in 0.05797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